不少人都在高谈阔论的说社交零售不等于人脉的变现,但与此同时不得不承认这的确是现实。如今看来,熟人社交本身特性决定了这一形态具备较高的起点和上限,但也由于自身熟人传播的局限性,其上限较为明显。
而陌生人社交方面从理论上来看,陌生人社交的扩散潜力要更高于熟人社交,但难就难在它的下限很低,毕竟没有熟人社交的信任基础,因此我们几乎看不到基于陌生人社交的电商化成功案例。
而一直被誉为社交新媒介的短视频社交,在很多人的眼中属于陌生人社交范畴,但事实上,它其实更像是熟人社交与陌生人社交的混合物种。因为不少人的抖音、快手关注好友有不少真实朋友或者亲属,这其实就具备了熟人社交的价值。
与一般的陌生人社交相比,短视频社交的以下特征则是其商业化得以成长的关键:
*由荷尔蒙刺激到好玩和兴趣刺激
正如前面所说的,为什么我们印象中似乎没有陌生人社交做社交电商的成功案例?原因在于信任。
近年来一直都流传着陌生人社交已经冷场的声音,因为在过去相当一段时间内我们看到关于陌生人社交的需求其实一直都有,但这些陌生人社交产品的发家似乎都离不开性、荷尔蒙。而短视频平台达人、主播与用户之间的“喜欢经济学”为陌生人社交构建了信任基础,以及同一爱好下日积月累下所形成的信任感。播给用户的人品、品位印象以及双方融洽的交往关系都在为商业化做信任背书,这种信任也从主播与用户之间影响至用户与用户之间,其它用户的好评也会产生口碑效应。
*轻运营,不打扰
过去很多陌生人社交产品在很多时候向荷尔蒙有关的内容去做引导,在达到一定体量后,想方设法在通过其它运营模式来留住用户,用户本身属于被动接受的一方。
而短视频不同,每一个直播间或者短视频达人与用户其实都是一个社群,短视频平台的产品设计其实是一种用户主导社区演变或者说是用户和网红达人共同驱使的生态系统。用户的主人翁意识会更强一些,换句话来说就是用户粘性会更强一些。
*由陌生人社交影响熟人关系链
短视频在微信等社交平台的转发行为其实也是高频的,这就决定了短视频平台的影响力可以从陌生人社交迁徙至熟人社交。事实也的确如此,有调查称,43%的短视频用户会像家人和朋友推荐自己在短视频或者直播上看到的产品,这一行为的发生其实也代表开启了我们熟悉的熟人社交零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