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身体强壮的男性寿命竟不及柔弱的女性?

副标题#e#

原标题:研究:身体强壮的男性寿命竟不及柔弱的女性?

北京时间7月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为什么男性和女性的寿命不一样呢?通常貌似强壮男性的寿命却不及身体柔弱的女性。目前,美国耶鲁大学人类学、生态学&进化生物学教授理查德·布里毕斯卡斯(Richard G。Bribiescas)指出,男女寿命差异与睾酮激素指数密切相关。

研究:身体强壮的男性寿命竟不及柔弱的女性?

布里毕斯卡斯称,多年以前,我在南美洲丛林进行人类进化史博士研究,当时我在一个偏远的土著部落遇到了一个人,他戴着一顶破旧棒球帽,这顶帽子很可能是由当地传教士赠送的,帽子上写着一行字:“男人一生会经历3个阶段:有种、没种、绝种(Stud,Dud,Thud)。”真的很难相信,这次经历让我记忆犹新,这一行字概括了人们一生的总结,具有一定的警醒作用。这顶帽子可能在路边卡车休息站只需几美元就能购买到,但或许这段文字体现出了人类科学的引人入胜之处。

众所周知,交通事故和危险行为导致的死亡率中,年轻男性所占比例一直高于其他年龄段群体,尤其是那些十几岁和二十多岁出头的年轻人,这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并不是什么新闻或者秘密。的确,不管环境或者生活方式存在的差异,男性的确普遍比女性去世得更早,而且更容易在年轻时期罹患癌症或者心脏病。事实上,美国排名前15的致死因素(80%死亡事件都归结于这些因素),男性暴露的死亡风险明显高于女性。

布里毕斯卡指出,很明显,进化因素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问题在于为什么会这样?是否人类自然进化会倾向于男性,使他们的寿命比女性更短?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引人注目的学术问题。我现在已经50多岁了,我不得不承认,现在每新增一根白头发,就会增加我对衰老产生更多的恐惧感。

研究:身体强壮的男性寿命竟不及柔弱的女性?

事实证明,很多物种中雄性个体通常都是寿命较短、死亡风险较高的一方。自然选择似乎并不青睐与健康、活力和长寿相关的特征。相反,它促进的特性却能提高繁殖成功率,或者从进化生物学角度表达就是适应度。如果增大适应度需要付出缩短寿命为代价,或者危害身体健康,那么生物体自身将优先考虑这些特性。也就是说,性繁殖比延长寿命更重要。

耶鲁大学进化生物学家称,“男子汉气概使你寿命不及女性”。

长寿与生殖之间此消彼长的相互作用在女性身体上表现得非常明显——怀孕、生育和哺乳都会损耗身体和能量。最新研究表明,生育孩子越多,女性体内的氧化应激水平就会越来越高,而后者会反过来加速女性绝经之后的衰老速度。2006年,一项针对波兰农村妇女的历史性研究发现,女性多生育孩子,绝经后的寿命就越短。虽然还需要进行更多研究进行证实,但是似乎“生育努力(reproductive effort)”的确会缩短你的寿命。

但是对于男性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呢?他们显然无需承担怀孕的身体损耗,但是为了提高生殖成功率,男性也必须在生殖过程中分配大量的能量,而其后他们的健康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生育努力”体现在高风险行为增加、体重增大等方面,后者尤其表现在性二态骨骼肌的增多,例如:男性特有的肩膀、背部、手臂等处额外肌肉。男性一生中为维持这些肌肉动作而代谢消耗的能量,相当于女性怀孕和哺乳期的能量损耗,但是男性代谢消耗对于健康疾病的挑战,在某种程度上是可控的。毕竟,为了权衡身体各功能之间相互冲突的需求,男性进化相应的生理机制有利于人类生命的延续。在这一过程中,激素是处理这些权衡关系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对于男性而言,睾丸激素调控肌肉和生殖行为,但是这就像其他所有事物一样,此类调控作用也需要代出一定的代价。

睾酮激素常被描述为一种雄性激素,事实上女性体内也会形成睾酮激素,只不过数量少许多。除了促使胡子生长、声音变得更加低沉之外,睾酮与男性体内能量消耗密切相关,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合成代谢激素,对男性能量消耗具有重大影响。也就是说,雄性激素能促进合成代谢,或者增强肌肉、以肌肉消耗热量的速度加速新陈代谢。此外,睾酮也可以促进脂肪燃烧,提升性欲和改善情绪。从这些因素来看,睾酮激素似乎非常有利于身体健康,但事实上它是一把双刃剑。

燃烧脂肪会让你照镜子时看上去更好看,但是野生生存环境,脂肪储备不足可能会带来健康危机,并且容易感染病毒。这在许多生物体中都表现得非常明显,睾酮水平急剧上升标志着“生育努力”的提升,但同时也会威胁到与良好健康状态相关的其他生理需求。例如:北澳袋鼬(Dasyurus hallucatus)是一种中等体形的有袋类动物,在雄性北澳袋鼬的一生中,其体内睾酮激素水平会经历一次大幅上升,从而激起它们旺盛的交配欲望,但也导致较高的死亡率,因为雄性之间的性竞争以及脂肪损耗,雌性北澳袋鼬的寿命可达到3年,雄性北澳袋鼬寿命最长却只有1年。生态学家杰米·海尼格(Jaime Heiniger)富于表现力地描述称,“雄性北澳袋鼬仿佛是交配至死的。”

研究:身体强壮的男性寿命竟不及柔弱的女性?

3、因为雄性之间的性竞争以及脂肪损耗,雌性北澳袋鼬的寿命可达到3年,雄性北澳袋鼬寿命最长却只有1年。生态学家杰米·海尼格(Jaime Heiniger)富于表现力地描述称,“雄性北澳袋鼬仿佛是交配至死的。”

睾酮对于人类寿命与衰老的影响十分微妙,并且很难进行评估,但是由于男性寿命普遍较短,所以很可能经历了以上类似的情况。由于通过实验操控男性体内睾酮激素来确定对寿命的影响是不道德的,研究人员通常必须从历史文献中搜寻更加微妙的线索。例如:19世纪晚期中国和奥斯曼帝国,由于某些宗教派别会迫使男性阉割生殖器官,切除包括阴茎和阴囊在内的整个生殖器官。在朝鲜实现工业化之前的年代,宫廷里时常有阉人出现;在17-18世纪的欧洲,儿童唱诗班中也有阉割现象,此外还有其它关于阉割生殖器官的案例。但是上述3种情况都明确记录了这些男性的寿命档案数据,中国和男童唱诗班的记录档案显示阉人比未遭阉割的男性更加长寿;朝鲜历史档案显示宫廷宦官寿命比普通男性更长。

这就是科学,即使这些研究在他们的发现中是一致的,但是这些研究提供的证据不足以获得一个确切结论,其它的因素,例如:营养水平、社会经济地位,可能也会影响寿命,但不完全受睾酮激素的影响。

“男人一生会经历3个阶段:有种、没种、绝种(Stud,Dud,Thud)。”

#p#副标题#e#

对于生活在几百万年前更新世时期的原始人类而言,以上解释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对于现今的男性而言,这种解释依旧成立吗?有可能,虽然人类越来越多地受到文化的影响,但是人类还是很难完全脱离自然选择,例如:性状差异、性状遗传以及繁殖成功率等。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男性无法进化形成其它的生殖策略,男性除了倾向于冒险行为,以及展现高耗能、缩短寿命的身体特征,他们还进化形成另一种生殖努力形式——“父本投入(paternal investment)”,有时该现象也偶尔出现在灵长目动物。为了促进“父本投入”演化,男性必须确保自己能够陪伴后代身边,冒险行为和高耗能组织退居二线,这样男性才能保持更健康的身体状况,甚至可能适当地延长自己的寿命。这意味着成为父亲之后,照料后代使得自己体内睾酮水平下降,体重也会增加,但是这种“父本投入”方式对健康非常有益。

进化生物学教授布里毕斯卡斯指出,我对自然选择论是否适用于男性或者人类而感到质疑。基于过去的人类进化史,我们也许仍需忍受较短的寿命和糟糕的健康状况,但是进化的本质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的。从本质上讲,人类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支持可塑性的生理学可能是我们人类进化出定义标志性特征的原因:庞大、高耗能大脑、较长寿命、童年时间延长、需要更多时间养育后代。这可能有助于解释全球会有70多亿人口,但事实上这些现象背后都是生殖适应度的有力支持,男性进化形成了“父本行为(paternal care)”,这可能是一种新颖的生殖策略,帮助他们在进化之路上获得成功。但这并不能完全改变他们仍需要睾酮激素进行繁殖的事实,但同时他们不太可能放弃与生命和健康相关的损耗,但话虽如此,作为人类还是比北澳袋鼬更好,尽管人类进化是一条地狱之路,我们还是要坚持地走下去。

dawei

【声明】:北京站长网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绝非权威,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您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提交相关链接至邮箱:bqsm@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