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超级 App,在开发工作上也是一个世界性的战场,员工来自 40 个国家,在全球设有 7 个研发中心,也就是说跟你一起写代码的,有可能来自西雅图,也有可能来自雅加达... 拥有 300 多位技术人员的北京研发中心,是 Grab 企业全球版图的重要一环,InfoQ 采访了北京研发中心负责人郑少麟,他即将在 7 月 12 日深圳 ArchSummit 全球架构师峰会上分享《跨文化的技术管理》话题。
把中国模式直接复制过去?中国的互联网企业经历过激烈的厮杀,移动支付历经十年沉淀,滴滴打车、饿了么外卖也有数年稳定的发展,都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经验、人才皆有储备。在东南亚,工程师并不是人们愿意选择的职业方向,人才缺乏,不像 Uber 或滴滴有硅谷或北京这样的科技人才基地作为支撑。Grab 将目光放到了中国,Grab 的创始人兼 CEO Anthony Tan 先生谈道:“当 Grab 成立之初,由于东南亚科技人才市场规模有限,人才需求是我们较为棘手的问题,所以公司决定在北京设立 R&D centre。
北京的软件工程师和开发师与东南亚地区的市场团队紧密合作,将 Grab 的产品与服务在东南地区铺展开来。这些人才是 Grab 发展过程中所不可或缺的。”依靠了中国的人才和经验,那是不是可以直接复制中国的既有模式?北京研发中心负责人郑少麟说:”没有一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在中国有成熟的移动支付体系,可以自然而然开展更多垂直行业和服务。而在东南亚几乎一半的人口没有银行账号,现金交易是主流。
Grab 是第一个允许用户无需绑定银行卡即可进行移动支付使用现金消费的公司。为了适应不同地区的运输情况,在雅达加你还可以通过 Grab 叫到摩托车,在柬埔寨叫到嘟嘟车,在菲律宾叫到三轮车...Grab 覆盖东南亚 8 个国家,235 座城市,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文化,各国监管机构也各不相同,必须采用本地化的方法,为各个市场定制化产品,那么就是说并非同一款 App 能满足所有国家,必须为每一座城市提供独特的用户体验,甚至可以说每座城市都有一款 Grab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