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e#
不得不说,共享单车行业的传播好像做得都很有默契。
公然撕到披头散发的共享单车玩家们,比拼的东西好像跟单车骑行本身已没有多大关系了:
- 小蓝单车的下一幕是将几十万单车变成移动广告牌——在新车以及(部分)旧车上加上一个7. 9 英寸的屏幕,播放广告;
- ofo小黄车在天漠音乐节上宣布了一个X计划,打算在 2017 年发射一颗共享卫星;
- 相比较起来,更擅长PR的摩拜单车这次显得务实了一些,在本地LBS服务App入口上组成了一个朋友圈,让你用百度地图、招商银行等App扫开自行车。
好了我和你有一样的疑问,一个个街边随意停放的自行车连最基本的问题都没解决,搞这么些东西真的是为了骑行用户么?
你可以一边听着这首摩拜单车新出的单曲橙色单车,一边和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单车企业们不务正业的烧钱姿势:
对于摩拜单车来说,生活圈意义在于更多的入口、引入更多的用户以及多个App组成的品牌势能
这个合作很好理解,将摩拜单车的入口覆盖到电信、金融、出行、健康、酒店和地产等多个领域。在百度地图里,“步行”和“骑行”模块下会加入摩拜单车入口,并计划将摩拜单车与“公交”查询功能相结合,智能推荐起点与终点附近的摩拜单车;在其他几类的App应用中,则会提供相应的摩拜单车的入口。
比如用招商银行扫一扫打开摩拜单车,在百度地图里提示这段路其实骑摩拜单车时间最短等。虽然感觉对用户来说实用性也不是很强,但已经算是最近的共享单车故事里最务实的了……
小蓝给新车装了个iPad mini那么大的屏幕,用来给你导航和推送广告
当摩拜的消息还没有完全传播的时候, 5 月 19 日下午小蓝单车在北京望京的新办公地举行了一场小型的媒体沟通会,媒体沟通会的主题是回顾、发布了一款带“智能中控”屏幕的新车以及宣布了基于这个屏幕的新商业模式——“麒麟计划”。
讲道理,一边骑车一边看导航是个刚需,但如果仅仅是为了满足这个需求的话根本就不用内置一个平板,在车把上搞个手机支架就好了嘛。
但是手机支架是无法讲一个新的商业故事的——小蓝单车的智能中控屏幕可以显示骑行周边的LBS服务,涵盖衣食住行,吃的用的玩的全部出现在地图里,看起来就像是一个移动版的大众点评。可是,正常人一般不都是先确定目的地才会骑上单车的么?难道真的有人一边骑车一边找吃的?
不仅如此!小蓝谈到在智能中控屏幕上其实有更称得上“颠覆”的商业故事——营销广告。
#p#副标题#e#
共享单车下半场?一切竞争也都变味了
其实,共享单车的“上半场”还没结束。
随着ofo的“上天级”烧钱,共享单车企业之间的战争越来越像是一场冷战了——它不关乎用户,不关乎骑行,不关于体验,更多的是为了对共享单车彼此企业的震慑与威吓,对VC和BAT的讨好与献媚。
尽管这样的拼命烧钱在团购、网约车和外卖大战的时候都体验过,但还是第一次见到像共享单车这样几乎完全不在意用户体验的烧钱方法。
不过想想也是,共享单车说到底是一件门槛低的事情,除了坏车之外各家的体验早就已经差不多了。而且每次骑行 5 毛 1 元的客单价补贴也根本没什么意义。红包车对用户的补贴几乎可以说已经把客单价降到了负数,但除了养了一群薅羊毛的单车红包猎手之外,好像也没让市场发生明显的变化。
这仿佛上世纪的两个超级大国——找不到合适的战场也不敢短兵相接,只能在隔空军备和互相喊话的道路上越走越歪。
那么,什么时候“冷战”会结束呢?小蓝单车的李刚谈到两个观点—— 2017 年下半年坏车回收可能是拐点, 2018 年商业模式是另一拐点。
如果将这两个对运营产生实质性影响的拐点作为共享单车下半场的标志。那么共享单车的上半场比拼的就压根不是什么体验和市场占有率,而是谁能融到更多的钱让自己克服这两道槛。
换句话说,尽管听起来非常不合理,但在现阶段能用最低的宣传成本,换来最大的声势的共享单车公司就是一家“好公司”。
可投资人也不是真傻……如果共享单车企业用资本的钱再这么不得要领的烧下去,那么下半场到来的时机可能会更早一些。随着资本站队的情况越来越复杂化,背后资本极有可能迫使整个市场尽快形成垄断局面。
毕竟对于投资人来说,有多少品牌加盟摩拜的朋友圈不重要,ofo和九天微星的卫星能否真上天不重要,小蓝单车的智能中控损毁率有多高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几年后可不能再让用户免费骑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