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群文化莫力洋:从段子手到CEO,他正在成就更多人的 “成名梦”

副标题#e#

@蛋蛋解说、@陶白白seisei、@马克Malik、@精分君......

如果你经常玩微博,那么对这几个微博大V应该不会陌生。他们都是百万级别的微博红人,涵盖了游戏、星座、搞笑等领域。而他们的背后,是一家深耕泛娱乐领域的MCN机构——蜂群文化。

这家公司到底有何来历?又是如何打造化出这么多知名红人?

5月21日,短视频工场来到深圳蜂群总部,采访了蜂群文化CEO莫力洋。

蜂群文化莫力洋:从段子手到CEO,他正在成就更多人的 “成名梦”

背景插入:

蜂群文化,全称:深圳市蜂群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立于2015年,不仅公司员工清一色年轻人,就连创始人都是微博段子手出身的90后。

莫力洋,搞笑博主@精分君 本尊,蜂群文化CEO,坐拥300万粉丝,旗下现签约“留几手”“我的前任是极品”等优质博主百余人,公司专注新媒体内容原创、IP孵化,网红经济,为客户提供整合营销策略支持,品牌影响力传播等服务。

从段子手到CEO

“发一条广告居然要1000多块!”

2012年,还在上大学的莫力洋偶然间在微博上看到了一个曝光营销号能赚到多少钱的帖子,其中一个大号“微博搞笑排行榜”的广告报价高达1000多块,他感到十分惊讶。

蜂群文化莫力洋:从段子手到CEO,他正在成就更多人的 “成名梦”

(以“精分君”的身份获今日头条·金秒奖短视频 最佳新人奖)

震惊之余,他也开始琢磨起自己的发家致富之路。他认为自己还是挺幽默的,但搞笑内容已经有很多人在做了,竞争太过于激烈。于是,他决定走差异化路线——“打分帝”就这么诞生了。

“打分帝”的运营方式就是给美女照片打分,这个方向做了大半年,积累了一万多粉丝,莫力洋也有了一定的名气。但好景不长,同样走打分路线、但更加犀利毒舌的“留几手”出现了。

不同于莫力洋的“打分帝”打分比较客气,“留几手”给女生打分都是负分、零分,因为这样不同寻常路,“留几手”迅速蹿红,“打分帝”随之凉凉。

颇有些“心灰意冷”的莫力洋随后为了准备考研,也只能放弃“打分帝”的运营。但备考期间,因为无聊,灵感迸发,他又开始写微博段子,这期间写了几条万转的内容,很快被当时另一个大V、同时是现在蜂群的董事长马力看到了。

这个时候,莫力洋已经是“精分君”。

蜂群文化莫力洋:从段子手到CEO,他正在成就更多人的 “成名梦”

马力向他抛出了橄榄枝,问他愿不愿意到深圳一起成立公司。当时的莫力洋已经考研成功,但深思熟虑之后,他决定放弃读研来到深圳。

在来到深圳之前,莫力洋对自己有着清晰的职业规划:成为一名程序员。做自媒体内容,能成为一份职业吗?莫力洋不知道接下来会面临什么,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就是自己想红吧,所以就去了。”

因为这件事,他遭到了父母的强烈反对。“他们当时都以为我被传销洗脑了。”回忆当时的情景,莫力洋如此说道。是的,毕竟在当时的环境里,“自媒体”还是个新鲜词,远在大众认知之外。

但半年之后,莫力洋用“月薪过万”的成绩说服了父母,证明了自己所进入的行业具有无限的潜力与前景。“原来做内容的不仅能红,还能赚钱。”

莫力洋决定将这件事做得更加深入和专业。他告诉场妹,其实2014年的时候,“蜂群文化”还没有成立,当时叫“蜂群传媒”,主要业务是广告全案策划。但作为自媒体创作者、骨子里更是一个“段子手”的他认为,还是做自媒体账号、做内容更有感觉。于是,他成立了“蜂群文化”。

后来,蜂群文化逐渐签约了“马克Malik”、“留几手”、“我的前任是极品”等优质博主百余人,并孵化了“铁馆教练”等优质IP。

蜂群文化莫力洋:从段子手到CEO,他正在成就更多人的 “成名梦”

蜂群文化签约红人:马克Malik

虽然做着孵化及扶持IP、并进行商业变现的事情,但当时还没有MCN的概念,因此莫力洋将这个阶段称为“自媒体抱团”。

如今的蜂群文化已经成为一家集“蜂群影视”、“蜂群游戏”、“蜂群电商”、“蜂群娱乐”等于一体的泛娱乐MCN机构,具有专业的内容生产能力和IP孵化能力,公司人数将近500人。

MCN的工业化之路

接受场妹采访的时候,莫力洋刚从日本游学归来。

“参加了由腾讯青腾汇举办的中日交流活动。”该活动由腾讯发起,莫力洋跟着许多行业大咖一同去了日本,游学的内容就是上课,到日本企业参观。同行的有笑果文化、三感video、小红书等企业的大咖,而莫力洋是当中最年轻的。

蜂群文化莫力洋:从段子手到CEO,他正在成就更多人的 “成名梦”

日本的文创企业给莫力洋带去了不小的冲击。“其中有个比较大的感触是,日本有一个孵化的IP‘妖怪手表’,是国民级的IP。我觉得日本的IP都是能够延续很长的生命力的,像海贼王等,都是非常知名的世界级IP。”

但他认为,中国现在还是远远没达到那种水平。“短平快是互联网的特点,一个热点过了之后,几个月就会被人遗忘。我还是希望我们最终也是可以沉淀出一个IP的,我也想通过我的公司去改变我们目前的创作环境,像日本一样真的打造出一个能够延续下去的作品出来。”

蜂群如今已是一家具有打造核心内容、孵化优质IP的MCN机构。但最开始,从图文领域切入短视频领域的时候,莫力洋以及蜂群团队也遇到了不少难题。

“从图文转型,开始拍视频,发现原来完全不是一回事。让那群段子手出镜是很困难的事情,所以我们相当于是进入了全新的领域、全新的行业。”

回忆起那段转型的时期,莫力洋摇摇头:“那段时间特别困难。”他们团队摸索了大半年的时间,但其实还是没有太大的成果。直到2016年4月中旬左右,经过不断地试错,他们终于推出了“马克”、“铁馆教练”两大IP。

蜂群文化莫力洋:从段子手到CEO,他正在成就更多人的 “成名梦”

“铁馆教练一开始是做一些健身的图文,也是几个月之后没有太大的进展,才开始做短视频。”莫力洋总结道,“我觉得蜂群比较大的优势,就是任何一个人在这里可以不断试错,不断找适合自己的方向。如果他真的是有才华,他就不会被埋没。”

目前,蜂群文化内部有八个项目组,每个项目组均有二三十人,同时做两个项目。这么一来,相当于有十六个项目同时在进行。

“项目跑了一个月之后,我们会对他们进行一个评估,根据数据再决定是要加大资源去投入,还是说直接放弃这个项目。”莫力洋告诉场妹,如今蜂群的本质更像是一个内容孵化工厂,所以IP孵化已经是“流水线”、“工业化”模式。

蜂群文化莫力洋:从段子手到CEO,他正在成就更多人的 “成名梦”

蜂群文化签约红人:蛋蛋解说

在这条流水线上,每一步该做什么,蜂群已经具有相当丰富的经验。这样的操作模式就导致基本上是每一两个月都会出现一个比较成功的IP。

#p#副标题#e#

关于爆红,莫力洋引用了一句话:“其实现在整个中国国内互联网能爆火的很大因素就是随机。”他认为,你永远不能完全预计出下个热点在哪里,所以蜂群每个月都有这么多条流水线在跑,试错成本较低,孵化成功的几率就会高很多。

从孵化的机制、流程上进行把关,从而保证这个“随机”落在自己身上——这是蜂群应对互联网瞬时万变的不变策略。

全面铺开商业模式

据了解,蜂群目前的变现方式主要是广告代言、电商等,此外还有IP的影视原声影视改编、知识付费等。

“个人IP的变现方式都是这么几种,我们现在也是每一种都会装配。其实效果还是挺可观的,举个例子,像我们公司有个叫‘阿虾阿蟹’的达人,是个英语教师,微博粉丝70万,然后他们卖课程一个月第一次卖快100万的营收。这对我们来说,也是挺惊喜的一块。”

蜂群的优势还在于KOL的影响力比较大,所以能够最大化地利用粉丝的影响力去深挖个人形象的影响力。

“其实说白了,红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视同为艺人,艺人除了能够拿到很头部的内容影视资源之外,其他的一切方式都差不多。一些可能像十八线的明星,他可能还不如红人的粉丝量大。”

莫力洋表示,蜂群今年有两大重点:一个是内容孵化往全平台发展,一个是铺开所有商业模式。

“上一年大家对我们的印象还是一个偏微博的公司,但是今年开始突破了这个瓶颈。”莫力洋表示,他们现在已经以MCN机构的身份入驻了抖音、微视等短视频平台,而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据蜂群文化提供的相关数据,目前蜂群旗下的红人“蛋蛋解说”在抖音上已经积累了349万粉丝,“杨家成”也有358万粉丝。

蜂群文化莫力洋:从段子手到CEO,他正在成就更多人的 “成名梦”

“入驻抖音四个月,粉丝300万以上的有30个左右,粉丝30万以上的有上百个。这就证明其实我们在其他平台上只要内容够好,还是有持续孵化内容的能力的。”

场妹进一步了解到,蜂群文化旗下子公司“天眼影视”在抖音上推出了一部微剧《不过是分手》,目前已经圆满收官,全网累计播放量已经破亿。

除了短视频平台之外,莫力洋还提到,今年他们也会将目光重新投回微信公众号。“之前我们试过从微博从微信导流量,只要策划得当,效果还是很不错的。比如我们有个红人‘陶白白’,目前他的个人公众号粉丝已经达到120万。这样的案例我们可能继续去打造的。”

蜂群文化莫力洋:从段子手到CEO,他正在成就更多人的 “成名梦”

蜂群文化签约红人:陶白白

第二个就是所有商业模式的铺开。去年,蜂群主要的变现方式还是广告,但今年看到了更多的想象空间:知识付费、影视IP等,都会深入挖掘。

#p#分页标题#e#

除此之外,蜂群现在也已经入局直播。“做直播跟做内容,是有点矛盾的。”莫力洋表示,蜂群有不少红人自从签了直播,会有KPI要求,所以基本上下播之后就不会做视频内容。所以,他认为直播可以成为增加互动的一种方式,但还是以做内容为主。

#p#副标题#e#

“直播其实也是补齐了我们的一个空缺,我们有不少会跳舞、会唱歌、长得好看的红人,但他们在微博上难以被推起来,但直播可以。包括我们现在为什么一定要全平台分发、铺开所有的商业模式,也是希望每一个红人都能够找到合适的位置。”莫力洋如此总结道,“只要他有才华,来到我们这里一定有施展的地方。”

网感与成名梦

采访过程中,莫力洋多次提到了一个词:网感。而他认为,他自己能取得如今的成就,很大一部分原因也要归根于他从小就开始深浸其中的“网感”。

“真正有网感的人,基本上都是在年轻的时候就开始沉浸在互联网文化里面。零几年时候,我还在上中学,就天天看猫扑、贴吧论坛,可以说这些就是互联网文化的产生,所以‘网感’才会培养出来。网感,没个五年十年其实是培养不出来的。”

那么,如何判断一个人有没有网感?

莫力洋表示,“网感”的判断具有三个维度:知识储备、人性洞察、创意。

“知识储备就是他对整个互联网文化的储备,他自己得知道、见证过整个互联网发生过的事情,积累了一定的互联网案例;人性的洞察指的是一条内容,他能够判断出能不能火、火到什么程度、火的方向等等;最后一个创意,就是内容层面的想法。”

蜂群文化莫力洋:从段子手到CEO,他正在成就更多人的 “成名梦”

不同于莫力洋的少年时代,当时“互联网”还是个新鲜词,人们难以想象互联网会走出千千万万个网络红人;如今,互联网已经走入千家万户,素人走红的门槛也在逐渐降低。

从内容创作者出身,再到成为微博红人,如今管理着一家业内知名新媒体公司,莫力洋成功凭借出色的才华成为互联网时代的宠儿。

不过,他想做更多的事情。“其实国内还有很多像我这样的人,有想法、有才华,但不知道原来能够通过这个来变现。蜂群想做这样的事情,为有原创能力但是没有平台可以施展的创作者提供一个平台。”

91年的莫力洋带领着蜂群文化继续开疆辟土,正在成就更多人的成名梦想。

dawei

【声明】:北京站长网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绝非权威,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您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提交相关链接至邮箱:bqsm@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