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运营商着力建设物联网产业生态 抢摊大战日益激烈

8d4f20233df3a5b3c473d2321221e6cb.jpg-wh_651x-s_1337139918泰州站长网(http://www.0523zz.com)许久没有看到三大运营商同台竞技,这次因为物联网他们又拉开了架势,投入重兵布局并列为未来战略之重。

中国移动(微博)副总裁沙跃家表示,中国移动计划在2020年实现全网连接数量超过17.5亿,并且成为数字化创新的全球领先运营商。

“今年前5个月的物联网连接数增量已达到去年全年水平,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连接数占比较大的领域包括车联网、智能单车、金融、能源和可穿戴设备等。”沙跃家透露的数据显示。

据了解,截至5月底,中国移动物联网连接数已经突破1.2亿,是全球最大的物联网连接提供商;同时,中国移动承载物联网基站数超162万,月承载流量已超过2000TB.

中国移动继续上演着大象快跑,紧随其后的中国联通(微博)和中国电信(微博)则是继续追赶。尤其是处于混改阶段的中国联通将物联网战略视野拓展到全球化。

展会期间,中国联通发布了物联网新一代连接管理平台。据了解,在引入了思科Jasper的连接管理技术后,中国联通新一代连接管理平台具有适应更多物联网需求类型的优势,新的平台不仅可增强企业自身物联网连接管理能力,还能够进一步支持B2B2C的商业模式,满足企业面向最终消费者提供各类创新服务的需求。

对于产业链上的参与者而言竞争自然变得更为激烈。

物联网的基础是连接,目前,全球范围内的移动运营商正采用NB-IoT或LTE-M技术建设移动物联网,这两项技术均采用全球统一的3GPP标准来扩展,中国企业目前更多选择了NB-IoT技术。

NB-IoT即窄带物联网,物联网市场研究公司Machina指出,NB-IoT未来将覆盖25%的物联网连接。相比传统的蓝牙、WiFi等IoT(物联网)技术,NB-IoT技术具有大容量、广覆盖、低功耗、低成本和高稳定性等优势,是适合长距离、低速率、低功耗、多终端物联网业务的通信技术。

从三大运营商发展NB-IoT的时间表来,目前NB-IoT已进入了试商用阶段。

物联网是一个庞大的建设过程,运营商的任务是做好基础连接,连接之上的平台解决方案则需要爱立信、华为以及更多的平台方案解决商来协同开发。

爱立信最新发布的《移动市场报告》显示,到2021年,互连终端总数预计达到280亿台,其中包括近160亿台物联网终端。物联网发展潜力巨大。为此,爱立信也把帮助运营商物联网业务转型做为该公司的核心战略之一。

爱立信提供的主要是平台解决方案。展会期间,中国联通基于爱立信支持大规模物联网网络设备以及集成了高通全球多模LTE IoT调制解调器的物联网终端设备,共同验证和展示了物联网技术和创新业务应用,主要体现在:可以更好的利用现有LTE网络支持大规模物联网终端接入;并且语音通话能力可以支持更加丰富的应用场景。展会现场,三方合作演示了Cat-M1 VoLTE两个应用场景——火警报警触发面板以及GPS急救追踪装置。

除了演示之外,爱立信的物联网技术其实已经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比如日前爱立信通过将蜂窝物联网技术应用到摩拜单车上,摩拜可更准确地定位单车位置,并将定位范围扩大至传统覆盖无法到达的区域,如地下停车场等。此外,技术升级还将大幅缩短单车的开锁时间,用户可享扫码即开。

据了解,中国电信与爱立信签订了为期5年的服务协议,基于DCP平台为企业客户提供一站式全球物联网连接服务,帮助物联网客户在全球范围内快速部署物联网设备。中国移动也在2016年12月与爱立信签署物联网战略合作意向书,基于爱立信DCP平台向企业提供全球化的连接服务。

这样的举措在华为身上也有发生。外界看到的多是共享单车表面的战争,而看不到背后则技术平台的较量。如ofo小黄车日前就宣布其与中国电信和华为共同研发的全球首款共享单车NB-IoT“物联网智能锁”,开始正式应用到ofo的小黄车上。

一个是基于蜂窝物联网技术、爱立信方案平台支撑的膜拜,一个基于NB-IoT物联网技术、华为平台支撑的ofo.前者技术的搭建成本低、当下可满足共享单车需求,但寿命功耗不利于长远发展。后者功耗低、信号穿透力强,连接容量大,但成本高于前者。

除此之外,基于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开发商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来自Gartner的数据显示,在基于移动物联网技术开发新型解决方案的全球546家企业中,超过215家企业来自中国。这些解决方案额主要就集中在智能停车、宠物追踪、资产追踪和智能农业等。

可见,物联网的产业竞争事态正在愈演愈烈。

dawei

【声明】:北京站长网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绝非权威,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您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提交相关链接至邮箱:bqsm@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