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点评 App 之外的“私域点评”结果可以用某种形式有效组织起来,加上地理位置信息和提高更新频率,这就能成为一个更好的点评 App 替代品。但因为这些偶然的作品是难以检索,不可量化和不可控的,所以也不能被有效利用。更实际的改进办法,还是直接提升点评 App 的用户参与程度,让更多有内容的点评,可以直接由就餐后的食客亲自做出。一个思路是通过改善流程,降低门槛的方式,吸引更多人做出即时反馈。现在,点评 App 都要求评价发生在就餐刚刚结束,或付完款之后。而就餐之后你第一个要做的事情,其实是离开餐厅,根本来不及发多少个字以上,还要配图的评价。
所以,这样的设计其实是不方便由真正去吃过的食客做出评价的。即使如此,还想要在就餐后特意评价一下的,必然是抱有特别强烈的情绪。所以除去“刷”和“段子手”的评价不是特别好,就是特别差。而且可想而知,特意上来发差评的会多于发好评的,以至于将差评当作一种投诉手段。在技术成熟的时候,点评 App 完全可以考虑结合语音识别和视频截图能力,让顾客通过拍摄短视频,对着菜讲话的方式生成评价。就像微信的视频动态一样,将门槛降到最低,点一下“就这样”就可以分享出最及时的感受。另一个思路是增加做点评之后获得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