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发展之快,有目共睹。
自从2010年国务院将新能源汽车列为“七大战略性产业之一”后,补贴、牌照、限行等政策支持如同潮水,接连不断。
截止到2018年3月份,中央补贴金额总共达到958亿元,2014年北京只有大约2万人购买新能源汽车,2017年时这个数字整整翻了三倍多。
政策、市场一片大好,一时之间,各路人马从各处涌入,想要抢占山头。
在这关头,造车界的钢铁侠也添了一把柴。2014年,马斯克宣布开放特斯拉的所有专利,灵敏的互联网圈子立马就嗅到了气息,在极短的时间内,蔚来、小鹏、威马等企业迅速成立,开始着手车的研发。
虽然毫无制造业基础,但并不妨碍他们抢占市场的决心,两年之后,蔚来就推出了首款超跑EP9,拿到全球各地进行首秀;小鹏、威马同样不甘落后,迅速推出了量产车型G3和EX5。
加入战局的除了互联网企业,传统车企也卯足了劲,早早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力。
2013年,比亚迪推出插电混合动力车型“秦”,为了表示进军新能源汽车的决心,之后又打算连续推出“唐”和“汉”两款车型,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建立自己的王朝,比亚迪信心满满。
前后时间内,北汽、广汽、吉利等都争先推出了自己的新能源汽车品牌,2015年,吉利集团总裁安聪慧谈到之后的战略,“未来五年,吉利汽车会从一个传统燃油车企全面转型为新能源汽车企业,吉利产销中90%将是新能源车型。”
新能源汽车成为了香饽饽,就连一些八杆子打不着的企业都闻风而动,想要分一杯羹。
2016年,董明珠就拉着王健林和刘强东一起投资了新能源汽车企业银隆,之后宝能集团控股观致汽车,华夏幸福入股合众,恒大更是不惜抛出千亿资金投入其中,其后还有雅居乐、碧桂园等一批财主都在蠢蠢欲动地试探。
根据统计,注册车企最多时超过500家;截至当前,全产业链投资超过2万亿元,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也从2009年之前每年不足500辆,到2018年迅速攀升到125.6万辆。
然而,速度是一柄双刃剑。
快速成长不止催生了繁荣,还催生了大量泡沫,有人着眼于信新能源汽车广阔的未来,而有人只是觊觎于眼前的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