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卫”表现出十分强劲且稳定的发展前景

2019下半年的第一天,《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预计到2020年底,全国46个重点城市要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全国29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也要开始全面部署生活垃圾分类。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近两年垃圾分类或将增长至数百亿市场规模,延伸至垃圾处理,产业规模将达到数千亿元。

市场规模与政策趋势并不能说明垃圾处理就是一望无际的蓝海,我们还需深入行业进行分析——

垃圾处理产业的完整链条包括垃圾分类、分类回收、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四个环节,每个环节均有各自的业态布局,其中垃圾分类和分类处理难度最大,且涉及重资产、业务成长周期较长,但从环境需求与政策上看,产业链条十分稳定,长久布局能够建立有效的护城河。

以创业的视角来看,垃圾处理的后端环节并不适合初创企业,而垃圾分类则具备更大的创业空间,在社区垃圾、餐厨垃圾版图上,将释放庞大的需求量,商业模式若能跑通则可进行复制,以达到规模化扩张的结果。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的回收行为,本是一份订单,基于电商的订单系统进行延伸,会涉及到商品、服务、评价、投诉等一套完整的功能。

垃圾处理是一条较重的赛道,但互联网+的出现将加速垃圾分类、处理的效率,而用户流量则会提升该行业的附加产值,app、小程序是垃圾处理互联网化的前置平台,在政策推动与资本入局的态势下,创业赛道已拉开序幕。

由于政策先行,垃圾回收平台、智能回收终端将受到反向推动作用而快速成长,与此同时环卫设备厂商、终端制造企业也可进一步延伸业务或进行移动化转型,目前市场已有一些垃圾分类的应用出现,功能虽然并未有较大的延伸,但直接的需求非常明确。

dawei

【声明】:北京站长网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绝非权威,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您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提交相关链接至邮箱:bqsm@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