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用户需求来说,客户对时间的刚性需求兴起,用上门服务来触达用户的形式被认可,“再早几年上门谁都不信你”。
从行业痛点来说,从2010年iphone出来,再到智能手机普及,进而延伸到手机后市场,随着时间推移智能机维修市场逐渐到达了一个白热化的竞争阶段,因为它的门槛很低,也没有一个行业标准,用户体验非常差,而竞争越激烈行业就越乱象丛生。
王源认为,如果不在核心本质上去解决这些问题的话,哪怕店开的再多,对用户来讲是没什么区别。尽管我们可以保持我们价值观的底线,不去换零配件,不去坑人,用很良心公道的品质材料和价格,但没有用。因为市场永远就是劣币驱逐良币,因为当时信息是不透明的。这个行业其实已经到了一个混乱的级别,行业到了一个需要被整合的节点,一定要有一种不同的模式出现。
闪修侠成立之初,彼时O2O风口正旺,上门服务类的创业公司层出不穷。在2015-2016年期间,手机上门维修服务领域曾有大量的进入者,后来都一一退场,但闪修侠却挺过来了。
回顾这段“风口”时期,王源表示,在不断的摸索过程中,闪修侠试出了属于自己的盈利模型,打造出“闪修侠标准”,用了2年时间把杭州市场从0做到了一年5000万的体量,然后把整个市场的操作经验形成了一套闪修侠标准,详细规定了如办公场地租赁标准,人员聘用标准,开设初期的推广手段与预算方案,上门维修的操作规范,维修后的服务体系等,然后又用了一年左右,将这套标准复制到了北京,上海,验证了其在新市场的可操作性,同时又将其打磨得更为科学。
闪修侠挺过了风口,还依然获得资本青睐。闪修侠最新一轮融资发生在2018年9月,获三峡鑫泰基金和经纬中国B+轮8000万投资。此前,闪修侠曾获得是成资本领投的千万元Pre-A轮融资,回收宝的数千万元A轮融资,以及经纬中国和同创伟业共同领投的1亿元B轮融资。那么,多次获得融资的背后,投资人看好的是什么?
王源认为,依托于闪修侠多层级的综合网络,闪修侠平均每天能在线上线下触达数十万用户,为数千名用户提供面对面的维修服务。这一系列对用户的触点和附加在上面的3C与维修的标签,正是闪修侠的价值所在。虽然目前闪修侠只做了维修,保险,回收,但只要和用户的触点都多,获得用户足够信任,闪修侠随时可以在这一系列网络上附加任何3C相关的业务。
闪修侠在轰轰烈烈的O2O大潮后不仅熬了过来,而且冲开了生活新服务模式的一条金光大道,成为了行业的佼佼者。这正应了巴菲特那句话,“只有当潮水退去的时候,才知道谁在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