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注意力大面积转向 toB 行业,SaaS 仍是最有机会的领域,RPA 新风向出现,产业也快速被互联网影响改造。toC 市场则看到了新品牌的回温,新人群带来了巨大的增量,于是创业者和资本也继续探索下沉市场。
2019 也出现了多个上市公司,云集、瑞幸、新氧等先后在二级市场挂牌交易。不过,今年上半年在港、美股上市的新经济公司,市值都在百亿人民币左右,没有再出现千亿市值体量的公司。
想要复制迅速做大的故事、或是成为超百亿美金的公司仍有可能,破局点在于抓住当下行业的“小趋势”,成为头部公司、争取更多的用户和现金流,才可能未来在二级市场上有更好的表现。
在根据 36 氪未来智库研究了超过 200 家一级市场的公司后,我们总结出了各个赛道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判断。希望能在未来尚不明朗的当下,为创投的决策方进行回顾总结和预测判断。
「毒App」和二手时尚买卖平台「Plum」的数据显示:平台主力消费人群是集中在30岁以下,二手商品的交易体现了他们前沿的消费观。从地域上看,消费者仍然集中在沿海一二线城市,但是三线以下城市也有大量的用户。
高频需求下,考验的是生鲜电商的物流供应链和获客能力
生鲜是一个 4 万亿的市场,并且是高频消费。但是生鲜电商的渗透率却仍不到 10%,远低于其他品类。
前置仓模式的「叮咚买菜」在近期获得多轮投资,叮咚买菜APP下载量同比增长 600%,活跃数据在短短一年内增长迅猛。根据其公开信息显示,平台 2018 年底的日均整体单量在 15 万单。另一方面,前置仓模式运营得最具规模的「每日优鲜」对获利更加重视。在从水果到全品类,每日优鲜的客单价提高到了 85 元左右。通过升级供应链和调低补贴,每日优鲜在北京等一线城市实现盈利。
与主打即时性的精品生鲜电商不同,社区团购由于地理位置优势,能获取高更密度的自然流量,并通过团长的营销模式进行卖货,因此拥有更低的获客成本和履约成本。「兴盛优选商城」在这方面的优势是拥有较多的社区便利店资源。而「呆萝卜」则在合肥等地的社区有较高渗透率。
出海,中国电商在主营业务外发力生态建设
对国内的创业公司来说,更多的出海机会来自于中东市场--当地较高的消费水平和相对蓝海的电商生态。「Jollychic」、「Shein」、「Fordeal」等公司都凭借着各自擅长的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