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卖楼不叫真巨头 盘点变卖资产的知名企业

副标题#e#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这是清初孔尚任的戏曲剧本《桃花扇》中苏昆生的唱词。现在常被人用来感叹世事无常,兴衰迭起。那么,当今风云变幻的企业战场,有哪些企业曾经起了高楼,又落入变卖“高楼”的窘境呢?

01 LG卖楼竟赚60亿

    LG作为一家韩国的老牌企业,进入中国时间较早。早在1992年就在中国设立了生产基地。因此也乘上了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东风,更是在2005年斥巨资4亿美元(当时合人民币30亿元),在北京繁华的建国门商圈建了两座对称的双塔,这就是其“双子座大厦”名字的由来。又因为形似口红,被人们成为“口红楼”。这也是天安门广场附近长安路北京商务中心区(CBD)第一座由非中国籍企业建造的建筑。

不卖楼不叫真巨头 盘点变卖资产的知名企业 LG双子座大厦

    在非智能机时代,LG的国内手机销量一度排在了第三位,这在当时手机价格十分昂贵的环境下是非常好的成绩,并且其明星代言的策略也十分超前,巧克力系列手机也备受女性用户喜爱。

不卖楼不叫真巨头 盘点变卖资产的知名企业 LG巧克力系列手机

    可以说当时的LG是处在了黄金时代,因此豪掷千金在黄金地段建立自己的标志性建筑也无可厚非。但后来,随着2010年LG的战略失误,把业务重心转移到了国外,国内产品线更新缓慢,逐渐失去了市场竞争力。

    同时,LG还花重金研发燃料电池,却一直没有成果。于是在2019年2月,决定清算自己和LG电子、LG化学、LG CNS共同投资的燃料电池子公司。该公司共计投资了5000亿韩元左右。而LG的移动业务已经连续15个季度亏损,总计亏损约25亿美元。

    于是在今年7月份传出了LG计划出售“双子座大厦“的消息,但十分戏剧化的是,由于近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狂飙突进,该大厦又处于CBD这样的黄金地段,因此价格也是翻了近两番,预计售价约为人民币88亿元。如果成功出售,LG也将大赚60亿元,这或许可以稍稍弥补其在中国市场失败的伤痛。

02 诺基亚卖楼难翻身

    作为曾经手机市场的霸主,诺基亚曾连续十多年霸占全球手机市场份额第一,并创下了单品销量过亿的辉煌纪录。但由于在智能手机时代的争斗中节节败退,不得不于2012年12月,将总部大楼以1.7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3亿元)的价格出售,并进行回租以降低成本。

不卖楼不叫真巨头 盘点变卖资产的知名企业 NOKIA芬兰总部

    但1.7亿欧元对彼时的诺基亚只是杯水车薪,一年后,诺基亚将手机业务以72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了微软,同时交出了总部的租赁权。但后续微软的一系列糟糕举措,并未完成对诺基亚手机的救赎。

    尽管现在诺基亚的手机品牌几经辗转依旧在HMD手中得到了保留,但市场反响较为平淡,沦为小众品牌。

03 索尼四次卖楼

    索尼公司向来不缺乏段子,除了”姨父的微笑“、”索尼大法好“等经典老梗外,索尼卖大楼的故事也在粉丝和科技圈中广为流传。网友戏称”索尼原来是搞房地产的。”

    早在2013年1月,索尼就以11亿美元出售了其位于美国纽约的总部大楼。然后过了仅仅一个月,又出售了其在东京品川区的NBF大崎大厦,一年后,又出售了东京品川区包括旧总部大厦在内的部分地产。

不卖楼不叫真巨头 盘点变卖资产的知名企业 平井一夫的微笑

    而最近一次则是2014年7月以约4.9亿美元出售了位于东京港区的Sony City总部。

    但索尼一次又一次出售房地产,并非是为了换取资金来挽回损失,其中不仅有减轻运营成本的回租操作,也有通过土地转让来使旗下金融类业务子公司向索尼本社转移资金的应急策略。因此,索尼卖楼并不是因为“穷”。

    这样一番操作后,索尼虽然天天在网上被网友问“索尼今天倒闭了么”,但凭借在娱乐、游戏等业务上的转型,挽救了不断下滑的硬件销量,使得索尼是一家十足的国际巨头。在最新一期的2019年《财富》世界500强中,索尼排名116位,利润为82.64亿美元。

04 夏普卖楼又卖身

      被欲为“液晶之父”的夏普在上个世纪末拥有最顶尖的液晶面板技术,在世界范围内都没有对手,也曾买下英超曼联队的胸前广告,一时间风光无二。

不卖楼不叫真巨头 盘点变卖资产的知名企业 曼联时期的贝克汉姆

    但随着三星、索尼等企业开始追赶却没能引起夏普公司的重视,于是从21世纪初开始,夏普连续对市场形势做出错误判断,投资不断打水漂,财报频频出现赤字,最终不得不上演卖楼的大戏。

    夏普在2015年把位于大阪市的总部大楼出售给了NITORI,试图借助换取回来的现金流来华丽翻身。但多年来并未有较大起色,卖大楼显然也并不能解决问题。

#p#副标题#e#

    最终,夏普资不抵债,在2016年被富士康母公司鸿海以38亿美元收购。

不卖楼不叫真巨头 盘点变卖资产的知名企业 夏普失而复得的田边大厦

    好在,被财大气粗的富士康收购后,夏普以10%的溢价(约139亿日元,合人民币9.2亿元)买回了田边大厦。有消息称,这是在鸿海董事长郭台铭的授意下进行的。

    俗话说得好,船大难调头。业务亏损为了回笼资金,即使是曾经的世界顶级企业也不得不变卖资产来绝地求生。网友们更是对此调侃到“三流企业卖产品,二流企业卖服务,一流企业卖概念,超一流企业卖大楼!”

    但调侃归调侃,这些企业的经历也为其他的企业敲响了警钟,业务发展要健康,扩张要适当,过于激进的策略也意味着更大的风险。要想不落入需要变卖资产来应对亏损的窘境,即便是顶级企业,也需要时刻关注产业的动向,不要在变革中掉队。

dawei

【声明】:北京站长网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绝非权威,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您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提交相关链接至邮箱:bqsm@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