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足够聪明
这是硬条件。我们发现,无论是孙宇晨也好,王宇晨、李宇晨也好,那些在不同领域里翻动浪花的卓越人物们,个个都极为聪明。
还记得爱迪生同学常常被断章取义的那句名言吗?天才,百分之一是灵感,百分之九十九是汗水。但那百分之一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都要重要。你看,厚道的爱迪生,诚不欺我啊。
当然,这里的聪明不仅仅只有智商高这一面,要成为卓越的人,智商高是必须的,比如像孙宇晨一样能先混进北京大学。在高智商之外,还要尽可能让自己向聪慧靠拢,正如史记五帝本纪第一所言——聪明者,闻见明辨也。
从善如流也好,兼容并蓄也好,再不济,能把投机玩弄于股掌之间,也行啊。
要善于贴标签,越多越好
陈安之这样的成功学“大师”,叶茂中这样的品牌“教父”,乃至于神奇少女王凯歆、余佳文等等新青年代表们,这些卓越人士身上,都有着闪亮至极的标签。
孙宇晨也未能免俗,马云最年轻的门徒、富豪作家、亚洲周刊90后精英、波场创始人……时至今日,巴菲特终于成了孙的一个标签。这些标签一个比一个响亮,大部分普通人,举其一生恐怕都难居其一。
在日常聊天中,我们常常略带鄙视、调笑地谈起那些抬头、标签多到名片都写不下的那些成功人士。但你不得不承认,那些卓越人士们,他们身上或主动或被动贴上的标签,恐怕谁也不比谁少,区别只是有人内敛,不多炫耀;有人外放,挂满衣裳。
而所有标签,要么成为其卓越的具体证明,要么化为黑洞,吸引来名望、金钱、资源、人脉……化为走向卓越的垫脚石。
即使我们不愿意承认,但现实却是,那些善于给自己贴标签的人,很可能已经走在了多数人的前面。
要具有强大的演讲能力,最好富有煽动性
很多人说孙宇晨善于忽悠,舆论也经常给贾跃亭这些大神们贴上PPT演讲小能手的标签。但你不得不承认,这些人的演讲能力是真得强,并且都极富煽动性。
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强大的演讲能力,几乎是卓越人士们的标配。仔细想想,卓越的演讲能力至少有几个显著的功效——
其一,能够将自己的想法、理念、情怀、愿景等等,表达得直透人心,用流行的词形容就是,容易占领人的心智;其二,身处核心角色的人,可以用强大的演讲能力,笼络人心、吸纳人才、强化凝聚力,从而构建起强大的竞争壁垒;其三,还能够打动自己,顺境时彰显自信,逆境时充当鸡血,必要时跪着也能走下去;而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卓越演讲能力甚至能帮企业们省去大笔宣传费用,也有助于居心叵测的高手们顺畅地割割韭菜,等等吧,好处太多了。
那些缺乏自信、讲话甚至词不达意的朋友们,你距离卓越,至少还差了一茬韭菜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