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e#
2019(第二届)中国金融科技产业峰会于10月31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正式开幕,如何更好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普惠金融发展方式、扩大金融服务覆盖范围、提升金融服务便利性和可得性越来越成为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关键。为此,本届峰会专门设置的“数字普惠金融”分论坛于11月1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正式举行,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战略研究部负责人/互联网金融标准研究院副院长肖翔做了《关于数字普惠金融几个关键问题的思考》的精彩演讲。
谢谢信通院的邀请!非常高兴能够参加这样一个盛会,我今天从一层到三层,这个价值确实非常大,值得我们学习。今天想跟大家讨论一下数字普惠金融的一些重要问题。刚刚何处长包括Sofie女士谈到了关于数字普惠金融的整个框架,包括怎么用ICT技术推动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从我的角度,因为我在人民银行工作十多年,主要从金融角度跟大家分享一下,作为一个金融人士怎么看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情况。
当前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数字化浪潮蓬勃兴起,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技术不断取得新的突破。我们感觉以数字技术为驱动的数字普惠金融模式已经在全球加速形成。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怎样发挥我国互联网优势,包括应用方面的优势,促进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下面我想就数字普惠金融从金融角度看待的问题与大家做一个交流和探讨。
第一,如何探索一个更加可持续的数字普惠金融的服务模式?商业可持续发是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基本原则。商业可持续是什么?实际上是普惠金融的机构,它提供服务的价格,应该是覆盖服务成本和风险的。在财务上应该是至少实现盈亏平衡。比如国家在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到过普惠金融应该立足商业和可持续原则。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提出,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提供商而言是可持续的。国际到国内的基本模式。
数字普惠金融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综合服务平台模式,二是电商模式,三是供应链金融模式。这几个模式在中国已经取得不错成绩,而且也有一些比较好的探索和案例。比如我们协会其中有一个会员是O2O生活服务平台,基于其现在的客户基础、业务基础,发挥其渠道、场景、数据优势,向数百万商户提供支付、贷款、保险、金融等服务,其中贷款业务已累计放款超过百亿,户均达到3.5万。
另外一种比较典型的大家知道的电商模式。有电商背景的互联网民营银行,依托大股东的电商平台,应用新兴技术加强数据分析,面向网店商家提供贷款,已累计服务超过1300万小微企业,提供超过2万亿贷款。像上千亿服务规模,上万亿贷款规模,对国外专家是非常惊讶的。甚至我们前段时间去肯尼亚,大家知道肯尼亚有一个比较重要的移动支付的创新,这样一个支付的服务,我们问这个支付服务的提供机构,除了支付之外他们还在提供贷款,甚至包括和停车场、能源之间的合作。他们市场总监告诉我们,我们在学蚂蚁金服,蚂蚁金服在做什么我们就在做什么。中国有一些金融机构,包括我们的金融科技企业,它们已经成为了国际上做数字普惠金融的一个标杆。这是切实体现到的,在肯尼亚那么遥远的地方,他们对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包括对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商没有兴趣。
第三,供应链发展模式非常火。某大型家电企业建立供应链融资平台,对接金融机构资金,服务8000家企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其中超过60%为小微企业,普惠金融非常突出。
这些有一定商业可持续,发展不错的模式,相信随着未来发展,有更多这样的模式能够推出来,能够更加促进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
我们研究角度如何探索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商业可持续模式,注重三个方面:第一,风险管控,提升数字化风险管控能力,加大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数字技术应用,推动信用评估、风险定价,从风险和运营两方面降低其综合成本。
第二,建立有效的业务模式,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将普惠金融产品纳入各个服务场景,包括电商、普惠金融等各场景,能够依托生态闭环打造高效金融价值链。
第三,强化从业机构治理能力,持续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加快培育合规文化,切实加强公司治理和内控管理。有稳定的组织模式,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可持续。
第二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如何提供负责任的数字普惠金融?负责任是数字普惠金融一个关键的理念。什么是负责任的金融?金融服务机构采取负责任的方式开展相关的业务,非常注重保护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大家知道,服务对象的相对弱势,在整个数字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里,它的特性相对比较弱势。就要求相关的数字普惠金融的提供商,应该以负责任的方式提供相应的产品,这是刚刚何处提到,我觉得非常认同,金融服务商应该有良心,提得非常好。这也不是中国自己提出来的,实际上在G20普惠金融高级原则中提出,负责任的数字普惠金融已经得到广泛认可。
2019年年初出台《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经济的若干意见》这样国家级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要求商业银行要遵循经济金融规律,依法合规谨慎经营,科学设定信贷计划,不得组织运动式的信贷计划,我的这种放贷行为是要负责任。回顾世界金融发展史,韩国的卡债危机、美国次贷危机、印度小贷危机等,这些危机发生与信贷主体没有充分履责,没有负责任有关。而且普惠金融信任基础薄弱,客户素养和能力相对不足,倡导负责任的金融理念非常重要。
负责任的金融应该怎么做呢?应该有以下几点:第一,全面提升数字普惠金融的透明度,通过信息披露、产品冷、风险提示等措施,切实保障数字普惠金融消费者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要切实做到在卖者尽责基础上的卖者自负。
第二,通盘考虑普惠金融的经济账、社会账,短期账和长期账,一视同仁对待小微企业、个体户、小农户各类服务对象。
第三,高度重视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提升数据治理、安全管理能力,不能以开展数字普惠金融业务为由,过度采集客户数据,更不能开展数据倒卖等违法活动。
第三个重要问题是:怎样更好匹配服务对象的有效金融需求。有效金融需求是数字普惠金融的根本,有效金融需求指需求主体获取金融产品的合理欲望,这些金融产品应当能够促进这些需求主体改善生活经营的状况,而且成本是可负担的。大家知道,现在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已经从最早的贫困人口,大概15世纪最早的所谓普惠金融的服务,小微信贷是什么?实际上是扶贫,是当时意大利的僧侣为这些贫困人口提供小额的资金帮助。普惠金融服务对象已经从最早这样的贫困人口已经扩大到农民、小微企业为重点的社会各群体、各阶层。普惠金融范围从最初的扶贫融资,已经扩展到涵盖支付、信贷、理财、保险等更广泛的金融领域。数字普惠金融如果更好、更快地发展,必须精准识别服务对象的有效金融需求,提供更加有针对性和适应性的金融服务供给。
#p#副标题#e#
以小微企业为例,大家都比较关注,一方面,准确识别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到底有没有?这是很根本性的问题,在国际上已经有相关的国家定期在调查普惠金融的需求,需求侧方面的问题。比如英国专门用于服务小微企业的国有银行叫英国商业银行,它已经连续五年开展英国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调查,大家可以看看结果。2018年结果显示,英国国内有20%的中小企业需要外源性融资,外源性融资既包括直接融资也包括间接融资。类似银行资金在20%里面可能不到20%。
而自愿性排斥和内源性融资,向兄弟姐妹包括单位借款,内源性融资合计比占比达到80%。应该有更精准的调查。另外,识别小微企业到底有怎样的金融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小微企业金融需求越来越多元化,逐渐从存、贷汇发展到资金融通、保险保障、投资理财等综合需求。从小额、分散的单户需求发展到基于产业链和商圈的批量需求,从不同发展期的分段式融资需求发展到覆盖企业生命周期的一站式需求。
数字普惠金融要匹配服务对象有效金融需求应该注意什么?三点。第一,加强服务对象的金融需求调查统计,要综合服务对象的金融需求情况、生活经营情况、地区经济情况,以及所处行业情况这样一些维度,能够分析、判断服务对象金融需求合理必要性,筛查其中有效金融需求。这里面会提到一点,我们之前有一些中小行,大家都知道的传统的一些小微信贷的技术,三品、三表,包括其他方面小微信贷技术。现在一些情况,怎样通过线上大数据和线下软信息相结合,跑街和跑数相结合的方式摸底小微企业金融需求。这是一个方向。
第二,丰富数字普惠金融产品供给,面向服务对象提供,包括存款、贷款、支付、结算、保险、投资等在内多元化的一揽子的金融服务。
最后,以服务为导向,通过一些技术,根据机构自身的资源禀赋和目标客户,能够设计出来一些更加个性化、差异化、精准化的产品服务。这样几个措施,对于有效匹配服务对象的有效金融需求非常重要。
最后一个方面,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现在谈数字普惠金融更多的是从供给侧去谈,比如通过数字技术丰富它的金融供给,提高供给效率。但实际上在需求侧也应该更加关注。所以最后一个问题是:如何加强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对象的金融能力建设。金融能力是普惠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金融能力是什么?金融能力是服务对象能够做出符合自身利益需求的金融决策的内在能力,包括风险的意识、金融的技能、数字的技能。如果我们的金融能力不足,会导致服务对象面临过度负债、欺诈风险和数字鸿沟这样一些问题,从而难以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获益,还有可能会造成侵害。
所以我们在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一定要记住一个原则,我们应该收窄而不是扩大数字鸿沟。应该要将更多的经济主体以适当的方式纳入经济金融的体系,而不是用我们所谓的大数据、云计算这些数字技术,将他们精准地排斥在金融体系之外。这其实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则。而且现在从我们对会员的调查情况来看,有很多机构除了在丰富自身的产品供给的同时,也在注重加强服务对象的理解是什么,我与这些中小企业,我与这些农户共同成长,我与企业的关系,更加良好。比如与大型银行国有企业合作,开展了中小企业培训计划,提供业务、相关市场经验、市场知识,这几年已经超过30万小微企业主,这样的平台和服务是非常重要的。
#p#副标题#e##p#分页标题#e#
加强服务对象金融能力建设需要关注三点:第一,创新金融教育手段,广泛运用传统媒体、数字媒体,注重在理财咨询、购买金融产品这样可教育时刻。当然我们金融教育可以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我在买产品时、做金融决策时,这时金融教育是最有效的,能够分类开展精准教育,全面提升消费者的数字能力和素养。
第二,一定要加强消费者保护力度,通过数字技术,建立远程客服、在线投诉、生意处理,这样更加数字化程度高的消费者保护机制,丰富消费者保护的手段,提高普惠金融服务对象,参与到金融市场的意愿。
最后,要开展数字金融的教育,着力提升弱势群体运用数字设备获取金融服务的能力,使数字普惠金融服务能够在更广泛让它的群体受益。
以上是我的发言,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