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企业基本上沿袭了「讲故事-拉融资-拼规模-遇打击-精细化」的发展逻辑,但始终没能回答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就是,到底如何盈利。

高压之下出创意。不管是网约车卖饮料、送外卖,还是共享单车卖广告,共享办公卖定制、卖增值服务,本质上都是成本太高,收益太低的情况下的无奈之举。

在这一点上,共享办公的祖师爷 WeWork 花样要更多,包括收购搜索引擎优化和营销公司 Conductor,买下陌生人社交平台 MeetUp,甚至于推出了一所名为 WeGrow 的小学,开展少儿变成教育。

显然,一个以房产租赁为基本业务的企业,对各类奇怪的领域表现出了热情,其背后显示出的除了所谓的「多样化经营」之外,更多的是没有头绪的盈利探索。

但很遗憾,空间租赁方,如果在空间本身难以形成盈利点,那么其他任何尝试,都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没有锦,花也就没有任何意义。

如今,WeWork 和国内的优客工场都想试着上市敲钟,目前所有的质疑都指向了它的基本商业逻辑,最终它们的 IPO 路途是会打消还是放大这些质疑,招股书一出,所有的答案都会在经营数据之中。

dawei

【声明】:北京站长网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绝非权威,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您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提交相关链接至邮箱:bqsm@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