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电商冲击,零售业态就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化趋势

向上,不断做深做专。比如宜家、Costco,同属零售业态受电商冲击就相对小了很多,本质在于其参与市场竞争凭借的是产品能力,即使市场环境变化消费者的诉求变化并不大。

向下,强化即时性优势。比如,这一轮电商崛起中,便利店成为了受益者。源于电商满足原有的超市人群后,便利店以毛细血管式的布局进一步吃掉了由超市溢出的即时性需求。

科技唆麻(ID:techsuoma)换言之,走向衰落的不是家乐福。而是超市这一业态本身,这也是为何强如高鑫、永辉等玩家,依然在积极拥抱科技巨头推进数字化。

归根结底,在疯狂地蒙眼狂奔后,新零售下一阶段的比拼在于如何为不同消费水平的市场,因地制宜地构建精细化的分层零售体系。提出“下半场”的王兴,最近两年很喜欢提到“边界”与“核心”两个概念。这源于美团完全经历了国内互联网奉行终局思维最盛的时期。

所谓终局思维,即找到一个足够大的市场,融足够多的钱,烧成头部玩家,最终以垄断能力上市或进入巨头体系。但近两年市场却给终局思维提出了质疑,无论是护城河的坚固程度,还是回报周期的风险性都蒙上了一层阴影。比如滴滴,不仅没有建立起垄断,更长期面对美团、曹操以及新玩家的挑战。盒马鲜生们纷纷的减速,无非是终局思维在新零售赛道的再一次失灵的预警。王兴强调的“边界”与“核心”,其实来自于那本《有限与无限的游戏》。终局思维就是典型的有限游戏,而接下来的机会更多体现在无限游戏中。

不追求游戏的输赢,而是将更多玩家带入游戏,让游戏继续下去。外界看到的是苏宁“土豪”的一面,先买万达百货再买家乐福,并将其定义为“企业边界不清晰”。但实际上,苏宁这一步依然围绕着的是其“智慧零售”的核心。

dawei

【声明】:北京站长网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绝非权威,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您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提交相关链接至邮箱:bqsm@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