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较真,我们终将娱乐和愚昧至死

置身于密集的信息轰炸和放大着惊叹情绪的标题中,人们被那些未经证实、不知真假的消息裹挟着,太容易混淆真伪,轻易地就相信了一个结论了。谣言不再止于智者,而是止于新的谣言。较真,成了这个时代殊为稀缺的品质。

翻翻这个公号,关于媒介素养方面的评论,写了差不多20多篇了,影响比较大的有《聋子听哑巴说瞎子看到鬼了》《自媒体太多记者太少事实不够用》《防火防盗防朋友圈》《全民捉奸狂欢,正义凛然地造谣义愤填膺地信谣》《稀里糊涂地感动,不明不白地捐款,最后急吼吼地求真相》等等――有朋友说,你干嘛总那么较真,不累么?我说,再不较真,我们终将娱乐和愚昧至死。看到媒体同行,腾讯推出了较真专业的事实查证平台,感到很欣慰,媒体的责任本就应该是“求真”和“较真”。

网络上那些充斥着惊叹号的图文消息经常会让人觉得自己的生活危机四伏,毫无安全感可言——无籽葡萄是避孕药种出来的、空心菜是最毒的蔬菜、大人吻孩子会让孩子得疱疹性咽峡炎……不由想到莫言在《丰乳肥臀》中那声叹息:“正儿八经的话,你一句也听不到;歪门邪道的事儿,你一件也没落”。置身于密集的信息轰炸和放大着惊叹情绪的标题中,人们被那些未经证实、不知真假的消息裹挟着,太容易混淆真伪,轻易地就相信了一个结论了。谣言不再止于智者,而是止于新的谣言。较真,成了这个时代殊为稀缺的品质。

网络堪称是谣言的重灾区,而食品药品方面的谣言又是重灾区中的重灾区,前段时间甚至有人呼吁要“拯救爸妈沦陷于食药谣言中的朋友圈”。腾讯新闻作为一个网络媒体能有这种专业自觉去剑指食药谣言,帮着读者去“求证”和“较真”,并通过平台创新去致力于提升读者的媒介素养,是传播观念上的一种进步。过去的网络传播注重信息的海量,如今意识到,还必须注重质量,新闻信息中添加三聚氰胺的话也会让读者慢慢中毒。过去的谣言只生存在车站码头天桥的非法出版物中时,传播力非常有限,现在转移到移动互联网后,获得了像病毒般的感染力,“真相还在穿鞋,谣言已满城奔跑”的混乱现状,是得有一股较真的力量来治治了。

食品药品是网络谣言的重灾区。一方面,是因为跟自身命运密切相关,没有谁能强悍到在严重的“生命威胁”前无动于衷。另一方面,是视养生为生活主题、并带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保守惊虑而转发的中老年人,成了这类谣言的助推力量。他们新媒体经验极其有限、对兄弟姐妹转发的东西有不可动摇的天然信任,对纵横在屏幕中的消息缺乏基本辨识力。

食药谣言之所以在微信中泛滥成灾,利用的正是惊恐忧虑的心理状态、不过脑子的思维习惯、缺乏基本媒介素养的现状。这几年辟谣微博、公号没少开,但该中招还是中招。根本症结就在于,只提供细碎的真相,能让一群人大呼受骗,但无法破除人们头脑里的认知盲区、培养起对抗谣言的辨识力。当骗子脑中闪现了新的灵感,上当的还是那些人。这也是我比较喜欢“较真”这个辟谣平台的原因,它实际上是传统辟谣平台的一次技术和理念的大升级:这个平台除了提供知识性信息,给出“这是假的”结论,还有事件追踪功能,全流程地追溯一则谣言的查证经过,深度揭示它的传播路径,弄清它的来龙去脉。

比如去年曾有新闻报道称一位女士吃小龙虾造成肺部感染。消息在网上发酵后大家吓坏了,没人敢吃小龙虾了。较真平台的编辑调查发现,当事人吃的不是小龙虾,是醉虾醉蟹,泡在酒里面,病菌没有死。在传播中怎么就跟小龙虾扯上关系了呢?原来是地方媒体为了博人眼球,把醉虾醉蟹改成了小龙虾——瞧,在抽丝剥茧的事实挖掘中,让人明确知道哪些地方夸大了,哪些地方做了假,用什么样的方式切中了你的恐惧焦虑,用什么样的手法骗过了你的知识盲区,怎么发现的谣言,怎么进行的辟谣,哪些潜在群体会受到这则谣言的影响,对其进行智能的告知。把产生、传播的来龙去脉全查清楚,对谣言产生才能产生粉碎性的打击。

除了粉碎掉一个个具体的谣言,较真平台更深厚的意义是在专业团队的查证求索中形成较真的传播机制,在击破“北京301医院田院长天天空腹吃水果”“转基因泛滥使中国人体内出现有害基因”诸多谣言个案中积累缜密的思维习惯——对那些未经查证的信息保持一份警惕,培养起“一事当前先问真假”的判断习惯,培养起受众跟谣言死磕到底的“较真”心态,在真假难辨的信息洪流里保持一份清醒,从技术上训练、提升公众媒介素养。并通过平台凝聚专业辟谣的民间力量,形成“群防群治”的效果,很像当年网络较真版的“枫桥经验”。

千万别觉得你不需要这种训练,寄生在谣言传播链条上、向它汲取养分的,除了骗阅读、骗流量、骗转发、骗粉丝继而骗变现的骗子,还有提供源源不断的注意力供人支取的傻子,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那种依靠“内部透露、据说很灵、抓紧收藏”去缓解恐惧不安的“傻子”。面对谣言,谁都没法带着置身事外的清静感和智识优越心理冷眼旁观。

判断力问题不是广场舞大爷大妈们独有的毛病,中外真诚都难驻,偏偏谣言得人心。斯坦福大学最近对全美12个州7800名中学生和大学生调查发现,82%的年轻人对社交网络看到的消息毫无分辨力,完全意识不到小道消息和权威信息的区别。夸张的语气和惯用的套路是熟悉了,可一旦谣言被升级的骗术包装得稍微高级了些,一旦骗子用心了些,一旦标题不那么一惊一乍了些呢?提供最为核心的真伪思辨力,让“较真”较出了不同于普通辟谣平台的专业深度,也让我们避免掉进更加隐晦的陷阱,重复着另一种“真相一件也不知道,谣言一句也落不了”的悲哀。

中国的网络传播发展得太快,信息传播在数量和速度上远远超过了质量,导致了公信的缺失,成了发展的短板。慢下来思考新闻信息传播的真假问题,致力于为公众提供放心的信息产品,“较真”这类平台就是媒体的一种努力;不再满足于破除单个的谣言,同时在碎片的裹挟中建立起自己的认知坐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耐心地向用户传递辨识能力,既比单纯地提供真相、破除谣言有力得多,也比“这么傻叉的谣言也能信”式高冷的讽刺友善得多。

声明:本文仅为传递更多网络信息,不代表站长之家观点和意见,仅供参考了解,更不能作为投资使用依据。

广告

dawei

【声明】:北京站长网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绝非权威,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您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提交相关链接至邮箱:bqsm@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予以处理。